導語:俗話說:“回回家里三件寶,湯瓶、吊罐和白帽。”這三件寶都是回族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。為什么回族家里一定要有這三樣東西呢?這三樣東西有什么作用呢?具體通途是什么呢?本期
回族風俗小編就為您作相關(guān)的介紹,一起來了解一下吧!

1、回族“湯瓶”
1)湯瓶原為熬茶、熬湯之用,后來作為回族沐浴凈身的專門用具,至少也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。湯瓶除了作大、小凈外,一般家庭都用它來洗浴凈身,老人們說這樣洗清潔衛(wèi)生、文明健康。
2)湯瓶,是每個回族家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?;刈迦罕姛_水用湯瓶壺,而不用鍋,因為用鍋燒水有腥味,既不衛(wèi)生,也不方便;平時洗手洗臉用湯瓶,而不用臉盆?;孛裰v究洗過的水只能往下流,而用臉盆洗臉,往往是把洗過的臟水捧起來再洗,所以他們不喜歡,也不習慣。
3)回民開的小茶館、飯館以及清真寺里都備有湯瓶。因為湯瓶形似高腰水壺,有蓋、有把、有流水的小嘴,不潔之物不宜進去,造型精巧美觀,使用又方便衛(wèi)生,回族群眾都很喜歡它。
4)湯瓶的作用:女子出嫁,母親首先要交待小凈和大凈的順序和洗法,陪嫁時要陪一把湯瓶,讓女兒牢記“清潔是穆斯林的本分”。家里若有人去世,必須用湯瓶為亡者沐浴。按教法規(guī)定,穆斯林在房事、月經(jīng)、產(chǎn)后,必須用湯瓶做大、小凈。嬰兒出生、老人病故都離不開湯瓶。
2、回族“吊罐”
1)吊罐,是回族傳統(tǒng)的沐浴設(shè)施,主要是供回民洗大凈用的。一般回民家里除了必備湯瓶外,家家戶戶都懸掛一個“吊罐”,且大多數(shù)都是在門背后或墻角或房頂上打著一個長釘子,釘子上系著一個鐵鉤,在鐵鉤上掛著“吊罐”。
2)吊罐有瓷的,鋁的,鐵的,塑料的,個別家里還有銅的,偏遠山區(qū)還有木頭做的吊罐。
3)吊罐里的水,一般都是用鐵桶或湯瓶壺燒的,有的是用洗干凈的鍋燒的,而且燒水時禁止蓋鍋蓋,以防鍋蓋上的飯粒等東西掉進水里,以講究水的干凈?;孛衩看蜗创髢魰r,一般只用一吊罐水。
4)用吊罐沐浴,既簡單、方便、省水,又科學、衛(wèi)生,宜于千家萬戶。吊罐淋浴不但比盆浴帶來的傳染病少得多,而且吊罐在噴水時,還會在空氣中產(chǎn)生大量陽離子,是一種有益于人體的特殊的“維生素”。
3、回族“白帽”
1)白色,被穆斯林視為最圣潔的顏色。相傳伊斯蘭教創(chuàng)始人穆罕默德曾說:你們穿白色的衣服吧!它是你們最好的衣服。所以無沿的白色小幅長期以來也就成為回族穆斯林最喜愛的頭飾?;刈迥滤沽衷诙Y拜時,都要頭戴這種白帽,故也有“禮拜帽”之稱。
2)回民在禮拜叩頭時,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,為了方便,他們就戴上了無檐小白帽。此帽源于伊斯蘭教發(fā)祥地阿拉伯地區(qū),那里天氣炎熱,日照時間長,人們普遍帶白帽,借以反射陽光輻射。
3)由于宗教的原因,逐步養(yǎng)成了回民戴無檐小白帽的習慣?;刈宄舜靼酌蓖猓行┮灿冒?、黃色毛巾或布料纏頭,俗有“纏頭回回”之稱。